在东亚各国中,有两个国家把追求美的方式发挥到了极致。 一个是韩国,以整容而闻名世界,对自己身体动起刀来毫不手软,为了美可以付出一切。 另一个则是日本,与韩国追求整容不同的是,日本在毛发处理上走了一条极端的道路。 日本社会从青年到老年基本都热衷于清理身体的毛发,务求一毛不留,当然要除了头发、眉毛以外。 之所以将日本与韩国相提并论,那是因为日本的去毛方式与现象,较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与众不同,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。 去除毛发的范围不仅包括了身体各处,更是涵盖了各个年龄段,甚至日本男性也热衷于此,就连未成年的孩子以及婴儿也被裹挟其中。 种种光怪陆离现象的存在,使得日本除了拥有其他“美名”之外,又获得了一个“无毛社会”的称号。 展开剩余85%那么,日本人的“无毛社会”到底是何种表现?在追求无毛的道路上,他们能做到何种程度? 由来已久的脱毛文化 日本的脱毛现象或者说脱毛文化并不是近代才有的,而是自古开始日本人就十分注重处理身体的体毛。 1603年,日本的历史发展到江户时代之际,一种新的服装出现在了日本人群当中,这种服装就是日本人引以为傲的兜裆布。 它的出现与日本潮湿的气候不无关系,为了干燥与凉爽,日本摒弃了传统的内衣而选择了这种形式简单、占用面积较小的兜裆布。 可由此也带来了一个现实的问题,那便是日本人的体毛会裸露在外,有碍观瞻。 相应的也就出现了处理体毛的现象,只不过,日本人最初处理体毛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。 男性往往会采用一些光滑的石头,不断的在大腿以及有体毛的位置进行长时间的摩擦,以此将体毛拔除体外。 开始之际,由于石头的特性使得这一项工作显得极其痛,但随着经验的增长,他们会选择光滑且圆润的石头。 如此一来,体毛去除便在日本迅速流传开来。 当然,女性也不例外。 女性处理起体毛来比男性还要积极,但她们的方式更加稳妥与温柔一些。 这一时期的日本女性似乎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脱毛膏,她们会将磨碎了的石头粉掺和进油脂里边,趁着其柔软之时将它敷在身体长有体毛的位置。 等待凝固之后便会轻轻的撕扯而下,从而将身体上的体毛拔除。 如此男性脱毛还情有可原,但是女性的脱毛就显得不合时宜了,毕竟和服的遮盖面积要远远大于兜裆布。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,女性当中最开始流行脱毛的,基本上都是在澡堂当中为男性提供服务的浴女,那一时期的日本流行男女混浴。 脱毛文化便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流传开来,以至于到现如今成为了日本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。 日本现如今的脱毛现状 日本社会的迅速发展并没有摒弃脱毛文化,而是将它赋予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意义,那便是追求美的极致。 女性成为了脱毛的主力军,从妙龄少女到垂暮老人,无不热衷脱毛,而且脱毛的面积越来越大。 日本社会实施西方化的改革之后,从国家策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都引进了诸多的西方元素,超短裙和丝袜成为了这一时期日本女性穿着最多的衣服。 这些衣服带来的好处自然是美与性感,但它们也暴露出了日本女性的一大缺点,那便是体毛裸露在外。 为了解决这一尴尬的问题,脱毛文化再次兴盛起来。 经济条件允许的会采取永久性脱毛的策略,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则会采取临时性的脱毛措施。 九成以上的日本年轻女性都有过脱毛的经历,或正在实施脱毛,至于老人当中这一比例也高达70%左右。 至于脱毛的位置以大腿、腋毛、胳膊为主,当然也包括其他私密部位。 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,女性的脱毛成为了一种时尚,甚至成为了一种精神压迫。 日常生活中,人们就对体毛的关注比较高,哪怕在面试工作时,工作单位也会提出检查体毛这些细致的要求。 慢慢的,日本社会上便形成了一种风气,如果谁的身体除了头发、眉毛以外,还有体毛裸露在外那便是一种耻辱,是被人嘲笑的对象。 这种风气不仅在成年女性的身上体现出来,就连小学生、中学生也深受其害。 体育课、游泳课、舞蹈课,已经成为了未成年展示身体有无体毛的重要场所,一旦被发现有体毛留存,那他/她将无立足之地。 所以,在日本未成年去除体毛也十分兴盛,甚至有的家长把这项工作当成了孩子成年礼的一部分。 如果这些还能接受,那么,日本男性热衷于脱毛就让人更加不可思议了。 在普通人的观念当中,体毛的存在是一个男性强大且威武的象征,可这一点在日本男性当中却恰恰相反。 日本男性将体毛的存在视为一种不卫生、不干净的标志,会给人留下一种邋遢且无力的表现。 因此,日本男性同样喜欢脱毛,甚至这一比例要远远超过日本女性,造成的结果就是日本男性软弱无力,大街上的奶油小生比比皆是。 在日本商业气息的推波助澜之下,脱毛已经成为每一个日本人必须经历的一个生存过程,不脱毛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日本人生的。 这种病态的需求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,它在每一个日本人身上都有深深的体现,熟知日本的人应该也发现了这一规律。 无毛社会,必将长期存在。 发布于:天津市 |